在上一轮的中超联赛中,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首次投入实验。初试啼声就一鸣惊人。在上海绿地申花客场挑战重庆现代力帆的比赛中,VAR系统准确地判断出力帆在最后时刻的进球为越位进球,申花得以全身而退。
VAR就是Video Assistant Refere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视频助理裁判。VAR和助理裁判、第四官员、门线裁判一样都是协助主裁判进行判罚的比赛官员。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最小的干扰,最大的收益”。既然要保证比赛的流畅性,那么VAR系统就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
1、进球得分/无效——排除可能的犯规行为(比如越位、犯规、故意手球或者其他违规动作),确保进球准确无误。
1、当上述四种需要视频助理裁判员协助的情况发生时,主裁判通知VAR或者VAR通知主裁判判罚需要核实。
3、主裁判可以在场边裁判席观看由视频助理裁判员提供的相关视频信息,之后做出相关决定;也可以根据视频助理裁判的建议,不看回放,直接做出相关决定。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VAR系统只是起到帮助判罚的作用,至于是不是要看回放,看了回放之后,到底是不是改判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主裁判的手里。
由于VAR系统在中超联赛的实验中初战告捷,不少球迷都希望该系统能够早日在中超联赛中实现普及,以提升广裁判员的执法水平,减少错判误判。
不过,VAR系统并非尽善尽美——对比赛节奏的破坏是VAR最大的争议。极端案例下,有些比赛会因此暂停3分钟以上的时间。在联合会杯的实验上,球员们对效果也是褒贬不一。
(二)视频辅助仅适用于改变比赛的关键情形(进球,点球,直接红牌,遗漏的判罚)和严重的漏判情况。
(九)比赛结果不会因为如下情况无效:①视频助理裁判技术发生故障(同门线技术);②涉及视频助理裁判员的错误决定(因为视频助理裁判员也是比赛官员);③不观看视频回放的决定。
(十)比赛必须使用由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制定的全套视频助理裁判协议——“一个协议 – 全体共用”
(三)裁判员将通过显示电视屏幕的轮廓(俗称画方框)来表示启动观看回放程序;除非已经显示审查信号,否则不能更改决定
(四)针对进球,球点球,部分红牌(例:阻止明显进球得分机会),回放可以从导致该次事件的进攻移动开始观看,但不必从该次进攻的发起点观看。
(六)场边回放(OFR)通常用于主观性判断,而不是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包括:队员犯规/越位的地点,手球或者犯规的接触位置,等等)
(七)回放时,实时速度应用于“强度”(犯规)或“意图”(手球)的判定,慢动作回放只能用于接触位置(有肢体接触的犯规/手球)的判定。
(八)裁判员将明确示意回放结果;酌情执行/修改/撤销纪律处罚;确保比赛以正确的方式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