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腰包鼓起来了,腰杆自然也直了起来。许多人选择走到国外去看看,咱们现在的生活跟发达国家的那些“洋人”比比,究竟如何!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旅游成为国内的一种潮流。毕竟从上个世纪开始,欧美在国人的心中就是发达富裕的印象。不过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不仅在人与人之间,更在国与国之间。
冷战局势下的欧洲,两极分化对立是相当的严重!跟着前苏联混的社会主义阵营普遍比较落后,每天盼望着老大哥给粮给装备,只会张口要饭,不会凭借自己的双手搞建设谋发展。于是,这些后腿可把老大哥都给拖死了!
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在国人的印象中并不深刻,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比之如今的中巴友谊,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中国建立后,阿尔巴尼亚率先与新中国建交,甚至比苏联都要更早,这相当于承认了我们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合法地位。当时毛主席定下“不结盟、另立炉灶”的外交政策,不希望成为苏联或者美国阵营里的打手。
但从政治角度上来看,我们又急需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以求接通经济贸易等方式来建设国家。阿尔巴尼亚的做法就无异于雪中送炭,帮助我们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抗美援朝结束后,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款75笔,总额多达100多个亿人民币,这使得阿尔巴尼亚成为我国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多的国家。
回顾这段时期中国的发展并不可观,还不是现在这样财大气粗,喊一声能让世界经济抖三抖的经济强国。国内外的仗刚打完,自然灾害时期刚刚度过,经济发展一度碰到瓶颈。
所以才会有许多人质疑道:我们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都还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去交好阿尔巴尼亚?答案很简单,这是一笔乐观的长远投资。
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带领许多非洲国家仗义执言,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出重要的贡献。看着我们前辈们能够大声放笑,这钱总算是花对了地方。只有重返联合国,新中国才能够在世界上掌握话语权。
阿尔巴尼亚政府接受中国的支援后,将这笔钱用于国内军事建设:他们把中国援助的水泥、钢筋修筑成了几十万个军事碉堡。阿尔巴尼亚在当时成为世界上人均军事碉堡最多的国家,平均每5个人就可以拥有1个碉堡。
后来冷战结束,苏联解体,这些碉堡就没了呀用武之地。阿尔巴尼亚人民纷纷把这些碉堡改造成仓库或者羊圈,更有甚者在碉堡上修建处了小卖部、蘑菇房、旅馆、餐厅酒店等等生活建筑。
如今,阿尔巴尼亚成为了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早就撤去了援助。这个政府历经冷战思想,国策上丝毫没有处理民生问题的初衷,对昔日施以援手的中国还不念旧情。
1978年,阿尔巴尼亚的新领导人上台后,便公然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并在其著作《中国纪事》中全面,甚至号召推翻中国时任领导人。
原因很简单,这一年中美关系破冰,尼克松总统亲自带领代表团访问中国,与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会晤。
一向痛恨美国的阿尔巴尼亚听闻消息,马上就开始清洗亲华势力,对中国领事馆、新华社的住所安装。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中阿关系迅速滑坡,矛盾不断加深。后来,中国也断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也让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人民甚至多以乞讨为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对阿尔巴尼亚算是仁至义尽,总不能再继续砸钱下去养这么个狼崽子出来。